古岳阳楼“活”在笔尖 岳阳楼博物馆借丹青重现千年名楼
古岳阳楼“活”在笔尖 岳阳楼博物馆借丹青重现千年名楼
古岳阳楼“活”在笔尖 岳阳楼博物馆借丹青重现千年名楼
书法《岳阳楼记(yuèyánglóujì)》引得游客驻足观看。
红网时刻新闻5月23日讯(记者 周雨墨 袁思蕾(yuánsīlěi) 莫楚宁 李长宏)5月23日,岳阳文旅新地标——岳阳楼博物馆举行了新馆揭牌仪式,并正式向公众开放(kāifàng)。该馆作为第四届(dìsìjiè)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重点观摩项目,已被纳入全省(quánshěng)博物馆“省市联动”体系建设范畴。揭牌首日(shǒurì),不少走进楼博的观众表示(biǎoshì):那些曾在课本中读过的名篇化作眼前真实的墨迹丹青时,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似乎也有了穿透时空的生命力(shēngmìnglì)。
在博物馆(bówùguǎn)的基本陈列区,北宋画家范宽的《岳阳楼图》引得(yǐnde)游客们惊叹:“没想到千年(qiānnián)前的岳阳楼,竟与眼前的实景几乎(jīhū)毫无二致!”岳阳楼,这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,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址原貌的瑰宝。
从武汉市博物馆借展的(de)明代谢时臣的《岳阳楼图》轴,生动展现(zhǎnxiàn)了“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”的鲜活场景。
古往今来,无数(wúshù)文人墨客在此登临揽胜、游宴赋诗、挥毫泼墨,留下了众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诗词书画佳作。其中,从武汉市博物馆借展的明代谢时臣的《岳阳楼图》轴,同样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观赏。谢时臣热爱游历四方(sìfāng),这(zhè)幅《岳阳楼图》轴极有可能是他亲访岳阳楼后的写实之作。画中(huàzhōng),飞檐斗拱之下,两位士人促膝长谈;湖面风浪之中,一叶扁舟(yíyèpiānzhōu)鼓帆疾驰。这一切,都(dōu)让“水墨”仿佛活了过来,生动展现了“迁客骚人,多会于(duōhuìyú)此”的鲜活场景。
更有游客特意将手机里刚拍摄的实景照片与画作(huàzuò)进行对比,惊奇地(dì)发现画卷中“促膝长谈的士人”,与今日楼下(lóuxià)驻足休憩的游人竟跨越时空地重合了。“今天刚好也是微风细雨的天气(tiānqì),虽然不像画中描绘的那般‘疾风劲雨’,但却让我感觉离画作更近(gèngjìn)了一步。而且看完画后,我又忍不住想回去再看看岳阳楼,再感受一次那份独特的韵味。”来自株洲(zhūzhōu)的胡女士告诉记者,“其实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(dìyīcì)来岳阳楼了,但每次来都会有不同的感触。”
祝枝山书《岳阳楼记》卷,明(1368-1644),湖南(húnán)博物院(bówùyuàn)藏。
在众多展品中,最(zuì)让书画爱好者(àihàozhě)流连忘返的,当属从湖南博物院(bówùyuàn)借展的祝枝山行草《岳阳楼记》七米(qīmǐ)长卷。“这字写得就像洞庭湖的浪一样,气势磅礴,特别有劲儿。”来自上海的李先生边看边赞叹(zàntàn)道,“我还挺幸运(xìngyùn)的,来岳阳楼刚好赶上博物馆开馆。了解了岳阳楼的历史和背后的文化含义后,我在参观时更能深刻感受到‘先天下之忧而忧’的崇高情怀。”
这种“现实与历史的双重奏”让不少游客收获了独特的感悟。“之前(zhīqián)在岳阳楼顶层,我只(zhǐ)觉得风景(fēngjǐng)壮阔,但来到博物馆看到历代文人留下的诗画后,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精神追求。”从北京来的游客王女士的感悟,道(dào)出了众多观众的心声。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